阿里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增长4%,超市场预期

作者:红粉马丁尼 来源:原子鏸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4-05 20:09:52 评论数:

苏州印发《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方案》,重点检查石化、涂装、化工、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五大行业,以及工业企业集群和重点VOCs排放大户企业,共检查企业760家,发现并整改问题企业59家,拟对1家通过无组织便携式仪器检测确认超标企业立案处罚。

二要结合落实主动创稳,积极总结推广群众投诉化解经验,抓好工业区等重点区域涉气投诉整治工作。今年1月至8月,厦门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6。

阿里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增长4%,超市场预期

在岛内,湖里生态环境局加强煤码头巡查督促。港口扬尘监管同步加强。监测站完成每日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以及月报工作,跟踪分析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单科成绩喜人部分污染物浓度明显改善,1月至8月,二氧化氮浓度同比改善25.0%,全省排名从去年同期的第8提升到今年的第4。空气质量提升是我们的主责主业,百日攻坚行动是中心任务。

环检机构管理也是一道有力抓手,通过公共视频加强日常监督检查6月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共组织现场检查环检机构22家次、开具记分单11家,切实从源头防范机动车污染风险。锅炉及工业窑炉专项整治注解:锅炉及工业窑炉整治,不仅是遏制重污染天气的利器,更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各州市对8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卷共问责责任单位83个、领导干部293人。

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开展方面2017年第一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细化整改事项771项,完成整改620项,正在整改151项。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的58个问题完成整改43个,正在整改15个。全省建立了牵头单位负总责,责任单位负全责的整改分级负责制,细化整改验收销号工作机制。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内部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和4个区域督察办公室,同时增设3名副厅级督察专员。

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率先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移交的7个生态环境问题和洱海生态环境问题责任追究案件,共问责单位43个、责任人167人。

阿里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增长4%,超市场预期

2020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参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起草了《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正在按程序进行报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面全省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出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的规定(试行)》,制定《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2%,城镇建成区、A级景区全部消除旱厕。曹俊主任从4个方面介绍了全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情况。四是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6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机构,约14.8万辆黄标车完成淘汰,6个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建设。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1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件,共问责30个责任单位、79名责任人。

阿里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增长4%,超市场预期

6月,对玉溪市星云湖、杞麓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2019年1012月组织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共向昭通市、文山州、丽江市、德宏州、楚雄州、普洱市、曲靖市、红河州等8个州市党委、政府反馈问题284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件21个。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2个整改问题已完成41个,1个纳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剩余10个中长期事项正在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委副书记、省长任组长的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加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设。专项督察意见已经反馈被督察州市,正在推进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开展及整改,对落实各地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环境保护督察及整改这个重要制度和平台,不断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助力中国最美丽省份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作出贡献省水利厅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山西省开展了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7市27县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整治修复。试点区域内矿山生态整治恢复率将达到80%,林草覆盖率将达到30%,水土流失治理率将达到63%,水功能区达标率将达到95%。

重点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新建污水管网1709公里,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1319公里,新增处理规模54万立方米/日。围绕风光美起来,省政府于今年4月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规划布局是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省水利厅还启动了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了13.5公里先行示范段工程,计划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去年,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先后对全国9省部署了2020年度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其中山西省需承担1222.7公顷的治理任务,要求于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全面开工。2018年10月,经国家三部委在北京组织的第三批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竞争性评审,山西省试点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试点范围,共涉及2市6县(市、区)81个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8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地表塌陷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面积74.77平方公里、汾河上游水源涵养治理面积233平方公里、农用地整治面积44.1平方公里、沟坡治理面积34.09平方公里。

省委、省政府三次召开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推进会,审议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山西省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系列决定方案。2019年省人大颁布《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为全省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法制保障。

2019年,围绕到2020年消除国考劣Ⅴ类断面总体目标,省住建厅等省直5个相关部门建立了159工作机制,共同推进9项重点治理任务。山西省开展了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省水利厅还统筹推进五水综改,积极开展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等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完成五湖规划编制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李凌昇,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白小丹介绍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围绕水质好起来,开展了清河行动、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7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继续保持稳定达标,改善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省自然资源厅在做好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创新生态修复机制等工作的同时狠抓重点工程项目,积极推进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此外还通过脱氮除磷工艺改造、保(提)温提效、加强畜禽粪污治理、按日通报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情况、坚持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情况周报制度等措施进行水污染治理,强化水环境治理合力。

围绕水量丰起来,实施了汾河生态补水,2017年至今,累计调引黄河水12.19亿立方米。该试点工程于2017年9月由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向国家三部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申报。

山西省科学谋划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三年来累计实施汾河流域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257项、市县级水污染治理工程984项,投资总额约178.5亿元,极大地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通过创新规划机制、建管机制、政策机制、奖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责任机制等六大机制,实施水污染防治、河流生态补水、河流源头保护、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地下水超采治理和岩溶大泉保护、节约用水六大工程。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